光明日报:送烈士遗骨回家是对历史的尊重

来源: 2018-04-02 09:20:34
  

日前,一位以“守住承诺”为誓言的农民再次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送抗战时期被当地老百姓就地埋葬的烈士遗骨回家,山西省晋中市的赵亚飞20余年来风雨无阻。让葬于他乡的烈士魂归故里,是对烈士最高的尊重,也是对烈属最好的抚慰。

1993年,老屋扩建挖出烈士尸骨,偶然的机遇让赵亚飞走上了为烈士寻亲之路。至今,赵亚飞为七八十位烈士寻亲,但真正成功的只有两个,过程异常艰苦,不被亲朋理解。在村民眼中,他是个“不务正业”的人,至今没有工作,没有娶妻生子。“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每天替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寻亲属。”“是不是傻了?”……类似质疑围绕着赵亚飞。但他没有被这些质疑击退,没有被一个个困难吓倒,而是坚定着为抗战烈士做些事的信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艰难行程,先后把朱杰民和严熹烈士的遗骨送回家。

这种“愚拙”的坚守自有其特殊意义。把埋葬他乡的烈士送归故土,这是尊重历史的生动注脚,也是传承历史的温暖写照。人们常说,传承历史看似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但在现实中又具化为一件件可以触摸的小事。赵亚夫20余年为烈士执着“寻根”,魏德友“西陲戍边半世纪”,王梦北、王志杰父子70余载接替为88位抗战烈士守墓……无数个平凡人的执着与坚守,还原了历史的吉光片羽,接续了历史的精神脉络,让历史传承在一件件具体的事中有了切实可感的落点。

同时,这也是一种“提醒”: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历史传承中,不能只盯着光彩鲜活甚至是具有价值变现功能的历史片段进行选择性传承,比如热衷于炒作历史概念、过度商业开发旅游景点。很多意义非凡但保护工作辛苦繁杂的历史片段,同样需要我们劳心费力,投入资源与精力。在这方面,相关政策可以妥善引导,开发社会各界参与的渠道,共同投入到严肃的历史传承事业中。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要保有虔诚、敬畏的初心,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箴言中了解真相、认清历史。我们不妨学习赵亚飞“愚拙”精神,以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执着追寻,挖掘身边的、生活细微处的隐藏历史,不断还原历史真相,让历史的警世意义代代传承。

(作者:向守俊)

责任编辑:hnnew003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津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津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1 2 3

资讯

综合热门

津商报网广告服务中心

广告热线: